《苏州蜀商》第十一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十一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十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九期
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蜀商风采
  老妈米线:一首情传百年的史诗  
  发布时间:2014/1/23 15:17:15 点击次数:4396  
 

上个世纪二十年代,第一代“老妈”屈松均,精通中医、藏医,熟知云、贵、川味料,在其经营的风味小吃中将云贵米线与四川调味相结合,奠定了“老妈米线”的风味基础。

1985年,第二代“老妈”张万俊(屈松均第二个女儿),与姐姐张万修合作,在四川内江经营米线与小吃,后在江苏扬州开办“老妈米线店”。

1993年,“老妈米线”第三代掌门人房方(张万俊长子),从机关下海参与家族经营。随后,他与相继下海的弟妹一起,在苏州、杭州、南京、上海、无锡、镇江等地拓展“老妈米线”连锁店、直营店50余家。

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今天,“老妈米线”即将走过百年。百年风云变迁,“老妈米线”始终传承的是一份“情”与“爱”,爱社会,爱顾客,爱员工,爱家人,爱“老妈”这个大家庭。虽然“情爱”的主基调属市井,很平民,但以第二代“老妈”为代表的张家两姐妹,与以第三代“老妈”为代表的房家三兄妹,紧密协作,在中国近二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,顺应时代潮流,果断实现转型升级,为“老妈米线”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
转型升级后的“老妈米线”,完美融合川贵的麻辣激情与江南的含蓄精巧,正以其俏丽身姿屹立于国内快餐品牌之林。

 

第一代“老妈”屈松均:战乱中的商业情怀

屈家属商贾之家,在川南地区泸州一带,很有声望,是当地的大家族。屈松均是屈家的独养女儿,从小上洋学堂,接受西式教育。后来,屈松均考四川女子师范,广泛接受各种新思想,成为了屈家大院里唯一的“新女性”。受“自由恋爱”思想影响,在求学期间,屈松均结识了同在四川读商科的来自自贡的张仲瑢,屈、张二人同属新青年,两人情投意合,欲私定终身。张仲瑢虽是举人后代,但家道已经中落。因两人决意要在一起,张仲瑢也愿意做上门女婿,屈家也就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。然而,家道衰落的张家与家底殷实的屈家在相处的过程中,发生了一些不愉快。最后,屈松均这位屈家唯一的大小姐决定随夫,嫁去张家,以平息争端。如此一来,屈家偌大家业只好由叔伯家的堂兄来继承。屈松均在嫁出屈家之前,也分得了部分可观的产业。

1923年,屈松均满怀着对爱情的憧憬,携带一众帮佣,与丈夫来到重庆安家立业。他们置买了房产,丈夫张仲瑢在重庆民生轮船公司谋得一职,生活过得闲适安逸。然而,屈松均受过西式教育,骨子里流淌着商贾之家的血液,并不安于“居家太太”的生活。因她精通中医、藏医,也熟知云、贵、川味料,擅长下厨做菜。寻思一番,屈松均决定领着家里的帮佣,在家门口开一家川滇风味馆。在这家风味馆里,她将云贵米线与四川调味相结合,赢得了一批固定吃客,小吃店生意日渐红火。

然而,上个世纪二、三十年代的中国,战乱连连,想过上一种平静安定的生活,是一种奢望。不久,战火烧到重庆,张仲瑢所在的民生公司被日本人炸毁,屈松均的风味馆也被炸得面目全非。她只好跟随丈夫回到他的老家自贡避难。来到自贡后,守着大量闲钱,屈松均的心又开始不安分了。听人说去云南开矿很赚钱,屈松均就与丈夫商议去云南投资开矿。夫妻二人来到云南,矿没开好,却遭遇到土匪,随身携带的钱财被洗劫一空,二人只好失败而返。回到自贡后,屈松均经商心切,又与丈夫投资办蔗酒厂,一番努力后,生产销售进入正轨,但他们的蔗酒始终卖不起价钱。二人又决定改做粮食酒,但也做不过同行。

在战事纷扰的年代,屈松均夫妻二人守着不菲的田产,并没有闲适度日,而是积极面对生活,虽然经商屡不如意,但始终没有放弃。在此期间,他们的两个女儿相继降生。这两个女儿,一个是姐姐张万修,一个是妹妹张万俊。

 

第二代“老妈”张万俊:女承母业奠定“老妈米线”根基

1945年,全国解放。屈松均在泸州的娘家,屈家所有的田产被全部没收。屈家产业继承人——屈松均的叔伯堂兄万念俱灰,守着偌大屈家大院,带着一帮家丁与解放军拼死抗衡,被就地镇压。远在自贡的屈松均一家因此事受到冲击,两个女儿张万修、张万俊逃到外地,屈松均夫妻二人在家忍气吞声度日,不久相继病故。颠沛流离中的姐妹俩,参加了川南干训班,跟随了共产党。后来,姐姐张万修寻找到机会在重庆上大学,妹妹张万俊在宜宾川南行政公署谋到一职,专门负责在各县、市成立合作社,为人非常能干。
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这里话说扬州的一户房姓人家,因为战乱,从扬州跑到武汉谋生。扬州人到外地谋生,往往从事三种行业“浴室”、“理发”和“修脚”,俗称“三把刀”。这房姓人家来到武汉后,把“三把刀”的生意经营得好生了得,不仅在武汉站稳了脚跟,还买了地建了楼(如今原址还在,在今天的武汉中医院对面)。这房姓人家有一个儿子,名叫房正。这房正受革命思潮影响,从小离家跟随共产党干革命,青年时期正值抗美援朝增兵,他应征入伍去了朝鲜,途经武汉时,只与经商的父亲匆匆见上一面,就洒泪而别,一家人聚少离多。

朝鲜战争结束,房正回国被安排到重庆读书。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在此学习的张万修,二人志趣相投,成了很好的朋友。不久,妹妹张万俊从宜宾来重庆看望姐姐,由此认识了房正,二人一见钟情,很快堕入爱河。房正学业期满,妹妹张万俊嫁给房正。婚后,张万俊就离开四川随丈夫部队来到武汉。此后,房正所属部队调往徐州,后又调往南京、徐州、山东等地,张万俊跟随丈夫,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活。后来,张万俊在武汉找到一份教师职业,稳定了下来。不久,他们的儿子房方降生。房方出生在四川泸州,后常年跟随父亲,在部队里长大。在房方之后,他的一弟一妹也相继来到世间。

后来,部队裁军,房正离休回到家乡扬州,一家人总算安定下来。房方兄妹三个也相继考上大学,房方学中文,弟弟学金融,妹妹学医药。大学毕业后,兄妹三个都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,一切都遂心美满。

1985年,张万俊50岁,这一年她办了内退。辛苦流离了大半辈子,她想完全放松下来,好好享受一下闲适的晚年时光。所以,有半年时间,她整天以打麻将度日。然而,这样的生活并非她内心所求,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生活方式。一天,百无聊赖的张万俊从扬州回到四川老家,看望阔别已久的姐姐。在张万修的家里,两位退休的老姐妹聚在一起,商议做点什么事情,好为各自亟待成家的子女发挥点余热。张万俊在四川逗留了一段时日,姐妹俩四处拜访了一些亲戚朋友,发现他们有的做了官,有的做生意发了财,一时间,姐妹俩骨子里经商的血液被鼓动了起来。她们央求一位做酒生意的朋友,能否批点酒给她们转手到扬州做一做,或许能赚到一点钱,这位朋友同意了。

就这样,姐姐张万修把批到的一批五粮液、郎酒、泸州老窖等,在张万俊离开四川回扬州后,随后发货给她。因为这一周转,酒没有来得及卖。这一积压,天赐良机,正碰上酒厂新政,价格翻了一倍。就这一批酒,张万俊一下子赚了不少钱。赚了钱,张万俊就想借此开一个酒品批发部,姐姐说,酒卖完就算了,老让人帮忙,不是做生意的长久之计。她们最后商议,不如把母亲屈松均早年经营的川滇风味馆拿出来做做吧。就这样,姐妹俩在四川内江开了一家经营米线与小吃的风味店,其中姐姐张万修之子张继(知名川剧演员)也参与了经营。由于经营有方,风味独特,小吃店生意很红火。

1991年,因为风味店房子与川剧团有点纠纷,她们就离开四川内江来到扬州开店。没想到,小店刚开张,生意就出奇地好。见食客盈门,张万俊决定马上开第二家。这时,她们对店名有了斟酌考虑。二人思前想后,认为自己都到了这个年龄,再则可以纪念自己的母亲,就取名叫“老妈”。从此,“老妈米线”的名号就这样定下来了。

 

第三代“老妈”掌门人房方: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战略定位”

“老妈米线”在扬州开得有声有色,生意红火。但毕竟年龄不饶人,要想扩大规模,老姐妹俩精力实在有限。当时,张万俊的大儿子房方还在扬州人民法院做领导的秘书,他工作努力,前途看好。母亲有意让儿子出来参与自己的经营,这种想法在1991年,还是比较冒险激进的。母亲的提议,不仅让儿子房方感觉有些为难,而且让军人出生的父亲房正极力反对。然而,米线店生意一直出奇地好,看到母亲忙得两脚不点地,房方这个孝子,很是踌躇不定。他彻夜难眠几日,思虑再三,决定还是下海,一赌自己的青春和事业。1993年,他采取先挂靠机关下属一家单位的方式,勉强征得父亲的同意后,正式下海经商了。

有了房方的加入,“老妈米线”的规模迅速扩大。在扬州,他们先后开出了第三家、第四家店。到开第五家店时,母亲发话了,扬州就这么大地,再开下去,要打架了。这时,他们决定走出扬州,向外扩张。

1995年,房方趁送孩子来苏州外国语学校读书的机会,特别留意了苏州的市场。他看中了苏州观前的人流和地段,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店面,很是失望。只在苏州一百隔街北面,苏州邮电局旁边,见到一处空置的房子。一打听,却是因经济纠纷关门。机会总是给那些勇于争取的人。为了这处店面,房方找到纠纷两方的当事人,采取多种方法,动用各种人脉关系,解决了他们的争端。房方也最终租得了这一处所。他的努力没有白费,苏州观前第一家“老妈米线”甫一开出,生意就非常火爆。白天,他们主营各式米线,晚上主营火锅。当时,前来吃火锅的人们排起长龙,一派门庭若市的景象。

1997年,房方把战线拉到杭州。在杭州,与苏州观前商圈很相仿的地段,他们开出了杭州第一家“老妈米线”。正如当初他们预想的一样,前来就餐的人们同样排起长龙,火锅生意空前火爆。

“老妈米线”屡战屡胜,一路高歌,先后向南京、杭州、镇江、无锡、上海等城市挺进。企业规模迅猛扩展,急需后备力量支撑。在这种情势下,房方的爱人是医生,辞掉医生的工作,帮助丈夫管理后勤财务;房方的弟弟从中国银行出来,弟媳也出来,房方的妹妹是学医药的,也辞职出来,她们纷纷加入到家族扩大经营的队伍中来。

“老妈米线”上规模上轨道后,张万俊决定送房方兄弟俩出去进修,为企业进一步走高走强保驾护航。房方去了上海复旦,弟弟被送到北大,两人一去就是两年。房方在上海复旦进修期间,还寻找到一处合适的店面,开出了上海第一家“老妈米线”店。这上海第一家店的开出,充分体现了房方作为一个商人的智慧、耐性和能力。当时,刚到上海不久的房方,在复兴中学边上,发现一家百货大楼的23楼在做餐饮,但做得不温不火。房方去谈,不仅用最优惠的价格谈到了为期八年的合约,而且还免费争取到百货大楼在路口的广告牌,时效为8年。同时,他跑税务局,争取到每年一半的返税金额。光这两项,8年经营下来,房方就省掉了400万。

两年过后,房方兄弟俩学成归来,他们带回了最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,他们的决定将要改变“老妈米线”的未来。按照弟弟的思路,“老妈米线”主营只能是一种,不能米线火锅并重。虽然,当时苏州观前店每天排队等火锅吃的人排成长龙,但是,他们已经从杭州店的经营现状看到了一些端倪。在杭州,“老妈米线”在火锅一块的经营已经开始下滑。房方认为,杭州店的今天,就是苏州店的明天。2001年,家族成员召开会议,最终定下来,“老妈米线”新开店原则上不再有火锅,老店有火锅的维持现状。这也是家族成员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,做出的有关“老妈米线”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。毕竟快节奏是现代生活的主流,火锅作为“慢生活”的一种象征,它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。现在苏州的“老妈米线”重点是米线,火锅基本退出。

实现转型后的“老妈米线”非常注重品牌建设。正如房方所说:“10年前,我们是‘野蛮生长’,是为了生存。现在,我们要打造好品牌,为理想而战。”房方认为,打造品牌,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很重要。“老妈米线”有一支实力很强大的“爱心”团队。这支团队倡导一种“爱社会,爱顾客,爱员工,爱家人,爱老妈大家庭”精神。他们这种精神的形成,得益于房方对员工的关爱。

房方很珍爱自己的员工,无论在哪里开店,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员工安顿好。2004年,他在石路附近购买了一块约7000平方米的地皮,上面建成7幢大楼,作为公司员工的生活基地。基地距大多数员工上班地点只有15-30分钟行走路程。基地内设标准房,配有洗衣房、理发室、沐浴房、电视房、文体活动室等设施,现在,公司几百号员工就住在这里,这些出门在外的打工者在这里找到了“家”的感觉。除此之外,“老妈米线”每年都会举办迎春联欢暨年终表彰大会。公司各门店为此都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,在欢声笑语中,公司领导为先进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,对工作、服务杰出的门店进行嘉奖。一年一度的迎春联欢晚会,增强了员工们的凝聚力,提升了他们的向心力。

除了建设好企业内部的“爱心”工程,“老妈米线”也不忘向社会伸出援助之手。“老妈米线”联手苏州工业园区新科教育培训中心,共同出资20万,帮助50名贫困自考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。

的确,以房方为代表的第三代“老妈”始终把做好每份产品,善待每位员工,对得起每个喜爱“老妈”的顾客,作为“老妈人”的事业与追求。他们一系列的努力和付出,也最终为“老妈米线”赢得了诸多荣誉。现在,江苏老妈米线(连锁)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米线连锁企业,属中国餐饮连锁百强企业之一。“老妈米线”多次荣获省级、市级政府部门的表彰,被评为“全国绿色餐饮企业”、“江苏省诚信单位”、“苏州市文明企业”、“苏州市关爱员工优秀企业”。老妈张万俊也荣获“省优秀民营女企业家”称号。


 
苏州市川渝商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!

苏州市川渝商会 © 2019    技术支持:苏州享来享趣

电话:0512-65653326 0512-68560980 传真:0512-65653326 E-Mail:szcysh@sohu.com

地址: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路888号恒润商务大厦7楼 邮编:215168 备案号:苏ICP备11050522号-1

访问计数:1534367